瀏覽數量: 44 作者: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16-07-03 來源: 本站
一、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溫度差、鹽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1、潮汐能 ;2、波浪能;3、海水溫差能;4、鹽差能;5、海流能。
二、太陽能:太陽能清潔能源是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為其他形式的熱能、電能、光能、化學能,能源轉換過程中不產生其他有害的氣體或固體廢料,是一種環保、安全、無污染的新型能源。 1、光與熱的轉換。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等。 2、 光與電的轉換,如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車、光能電波、微光光能等。 光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光能電波路燈就是利用太陽能和可見光吸收發電的原理提供照明,光能電波路燈成為路燈照明清潔能源的主導產品。
三、風能: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于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后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系。據估算,全世界的風能總量約1300億千瓦。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世界風能資源多集中在沿海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污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各國都在加緊對風力的開發和利用,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四、氫能:1、所有氣體中,氫氣的導熱性最好,比大多數氣體的導熱系數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業中氫是極好的傳熱載體。2、氫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據估計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除空氣中含有氫氣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物質。據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氫全部提取出來,它所產生的總熱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熱量還大9000倍。3、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351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4、氫燃燒性能好,點燃快,與空氣混合時有廣泛的可燃范圍,而且燃點高,燃燒速度快。5、氫本身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而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復循環使用。
五、生物能:生物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獨特的,它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生物能具有以下優點: 1、提供低硫燃料;2、提供廉價能源(于某些條件下);3、將有機物轉化成燃料可減少環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4、與其他非傳統性能源相比較,技術上的難題較少。 生物能缺點:1、植物僅能將極少量的太陽能轉化成有機物;2、單位土地面的有機物能量偏低; 3、缺乏適合栽種植物的土地;4、有機物的水分偏多(50%~95%) 六、地熱能: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巖涌至離地面1至5公里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巖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熱能是可再生資源。 地熱能利用:1、20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2、150~200℃雙循環發電,制冷,工業干燥,工業熱加工;3、100~150℃雙循環發電,供暖,制冷,工業干燥,脫水加工,回收鹽類,罐頭食品; 4、50~100℃供暖,溫室,家庭用熱水,工業干燥; 5、20~50℃沐浴,水產養殖,飼養牲畜,土壤加溫,脫水加工。